让实验记录反映你的科学素养传统的自然科学课课堂教学,一般只是传授知识和原理,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少之又少。因此,不少学生只对知识作机械记忆、对题目作机械训练,而对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似乎置之度外。如何使自然科学的教学从单纯的“学科教学”转向“科学教育”,使学生从知识型逐渐向素养型、创新型和能力型转变呢?我觉得,加强实验教学做好实验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奇心总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谋略找出答案。”(《科学》教材语)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进步。人类认识科学和掌握科学的规律,决定了《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从问题入手,这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色。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现象产生的疑问。所以,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寻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操作的前、中、后,可引导他们撰写实验记录。通过实验记录可看出学生对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的理解情况,以及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一、实验记录有什么用?对于实验记录有什么用,执教老师会持有这样两种观点。A:实验记录主要用于记录实验步骤、实验观测结果、实验结论。这种观点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和实验数据的观测上。这样,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记录而记录,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B:应让学生在实验记录上充分阐述实验想法,进行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提出新的意见和途径,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实验记录成为一种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欲的“催化剂”。使学生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阐述问题的过程写出来。这种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二、实验记录怎样写?1、写实验前的猜想学生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并写出有关这一实验的设想与猜想。例如:实验目的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怎样安排及操作实验的过程、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作出的预测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开动脑子思考问题,有助于把握实验的进展,正确控制变量,理解以后的实验结果,巩固所学的知识。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