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语文《鸿门宴》项羽诗歌素材 新人教版项羽想来不用多介绍了,也许用文康先生的“儿女英雄”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吧,他有男儿气概,也有儿女情长,他可以冷酷的血腥屠杀,也可以荡气回肠的柔情似水,他的人生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我想,悲剧有时候是最诱人的,加上他传奇的经历,这些或许就是后世的诗家愿意垂青他的缘故。 先来看一首《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作者于季子是初唐高武后时期的进士,关于他生平的文字已经没有了。四句诗列举了项羽生平,在纯粹的描述史实之外,表达了对项羽乌江自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激赏。 表达于季子同样感情的诗歌有《乌江》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 《项王》“骓马虞兮可奈何,汉军四面楚人歌。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这三首诗的作者 不是中过进士当过小官,就是清闲的文人,骨子里面文人理想的气质很是浓厚,对项羽的自杀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理解,甚至于可以把它们的态度看成是一种欣赏。 同样表达这种感情,上述三首诗都逊色于李清照的《绝句》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诗以言志,不光是用来对历史空发感慨的,诗歌更是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使得前面三首等而下之了,有人说李的这首绝句比豪放派的词还要豪放,一个女子在看到国破家亡,而南宋歌舞升平,没有人表现得像个男人的时候,抒发了自己极大的愤慨,也难怪,此刻的岳飞才初出茅庐。 还有表达另外一种感情的,如杜牧的《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个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 己独特见解的杜牧觉得项羽应该忍辱回江东,还觉得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唐人李山甫跟着唱和, 《项羽庙》 “为虏为王尽偶然,有何羞见渡江船?停分天下犹嫌少,可要行人赠纸钱?” 可能杜牧和李山甫的过分的书生气让大政治家王安石看不下去吧, 200 年以后远远的和了一首同名的七绝:“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当然政治家有政治家的眼光,从形势上项羽东山再起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了,但王安石尽管也是成就巨大的文学家,但却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 张耒的《项羽》从另外的角度总结了项羽失败的原因,其诗曰 “: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