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主备授课上课时间4.7编号11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1 解释中心法则。⑵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能力目标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情感目标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教学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机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个人札记组织引导提示。〖提示〗1.。2.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样的。3.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提示〗1.没有。实验证据指出了原有的中心法则所没有包含的遗传信息的可能传递途径,是对原有中心法则的补充而非否定。2.遗传信息从 RNA 流向 DNA、从 RNA 流向 RNA 的结论是确信无疑的,而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的途径是有可能存引入新课学 懂 中 心 法则 在的。 3. DNA RNA 蛋白质(性状)脱氧核苷酸序列 核糖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引导学生阅读,得出结论(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里要注意充分运用两类遗传现象的实例来说明。一类是类似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以上分析综合如下图。由此可见,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基因与生物的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最后,教师再通过“人的身高”这一事例,说明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学三者关系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基因决定论的观点,认识到性状的形成往往是内因(基因)与外因(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1.提示: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等条件的影响。2.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课堂巩固例 1 某核酸片段中,C 为 30%,G 为 30%,A 为 25%,T 为 15%,则此片段为( ) A.双链 DN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