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南郑中学 2014 高中生物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B 新人教版必修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二、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对话法、探究法。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 入新课介绍“类比推理” 呈现两个类比推理题:1.玫瑰:爱情A.白色:纯洁 B.风雪:晴朗 C.花朵:蝴蝶 D.器官:血液2.努力:成功A.生根:发芽 B.耕耘:收获 C.城市:乡村 D.原告:被告提问: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呢?做这个选择有没有理论依据?讲解:看第 1 题,首先分析题目中玫瑰和爱情之间的关系,结论是玫瑰代表着爱情,再分析四个选项中的前后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发现 A 选项与题目中的这种关系吻合,从而推测出答案是 A。第 2 题采取的做法也是一样的。像这样通过分析对比两者之间一些特点或者过程的相似性,从而推测出一些结论的方法,我们称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应用范围很广。比如古代的鲁班,利用丝茅草叶子边缘有很多小锯齿的特性,制作了我国第一把锯子。科学上,科学家们利用类比推理发现了很多的自然规律。如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那么光也应该有波动性质。二、新课教学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讨论后回答问题。提示:这个替换似乎可行。由此联想到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很相似。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许多个基因。(一)萨顿的假说体验类比推理,提出萨顿假说。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2.比较上述两过程,完成下表基因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细胞的存在方式在配子中,成对中的一个;在体细胞 中,成对存在同左体细胞中的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左形成配子时的行为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推论:染色体和基因之间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