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南郑中学 2014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概述 新人教版必修 2教材解读本章共分 3 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这 3 节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在第 1 章引导学生认识孟德尔遗传规 律的基础上,继续依照科学史的顺序,寻找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 ,也就是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细胞学研究揭示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实质,科学家发现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正是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来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的,而这一过程又是通过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来实现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的行为与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即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行为有着惊人的相似,因而萨顿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基因位 于染色体上。萨顿的假说通过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得以证实。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不仅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且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 染色体联系起来,揭示了果蝇的伴性遗传。因而本章内容是按照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的顺序编写的,其教学内容的结构如下:学生在学习《分子与细胞》模块时,对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些内容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有关受精的知识,是学生感兴趣、又存在很多疑惑的内容。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切入,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完成该内容的教学。本章第 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第 1 章人们是如何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寻找遗传因子,即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因此,第 1 章和本章的第 1 节,是本章第 2 节学习的基础。学生对伴性遗传现象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师多举些实例。《遗传与进化》这一模块是以人们对基因的发现、研究和应用历程,即遗传学发展史为主线编写的。本章承上衔接第 1 章,启下衔接第 3 章。本章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与《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有关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的内容有联系。单元目标一、知识方面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4.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5.概述伴性遗传。学法导航第 1 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分为两个小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因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