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2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文中字词。2、朗读,鉴赏课文。3、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重点学习目标中的 2、3学习难点学习目标中的 2、3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 过 程学习笔记(教学设计)【预习案(自主学习)】背诵诗歌下阕。【探究案(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上阕作者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2、"忆"的是什么内容 ,由哪个字统领 ,表现了毛泽东的什么精神? 3、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三句?14、你认为作者只是在回忆游泳这件事吗?为什么?5、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讨论)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将秋天写得萧杀苍凉,清冷惨淡。如“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而诗人笔下的秋为何又与众不同呢?【当堂检测】(一)课外阅读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 年 10 月)1、本词的词牌是 ,词题是 。依长短来看,属于 ;从分段来看,是 。2、“寥廓”一词在课文《沁园春 长沙》中是指 ,此处应解释为 。3、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2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二)高考链接: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当堂小结】【课后巩固(布置作业)】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纠错反思(教学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