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6、7?一、?6、7 的生疏?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就应当带着同学到生活中查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让同学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同学不仅生疏 6、7 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常我们没有留意到呢?由此,引起同学的重视,将课堂延长到课外,使同学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二、?6、7 的组成?教学反思 为了让同学理解并把握 6 的组成,我进展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看第一幅图,让同学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伴侣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沟通生疏到 6 可以分成 5 和 1 或者 1 和 5,比较觉察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局部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观看其次幅图,让同学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第三层次观看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同学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 6 分成 3 和 3 呢? 在学习 7 的组成时,我让同学动手去把 7 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 7 的分与合,同学由于受到阅历与思维的限制,同学不行能有序地说出全部的分成,可以引导同学进展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 可以说教学 6 的分成是通过情境图的逐步的观看与思考获得的,而 7 的分成是通过同学自主动手操作获得的,经受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经受一个类推的过程。 三、?6、7 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在复习 6、7 的组成之后进展新授内容时我把 6 和 7 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展稳固。再教学减法进展稳固,这样,同学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减法和加法的教学过程一样,先培育同学理解图意,学会列减法算式,之后依据六的分解进展计算。学习 7 的减法时,仿照 6 的分解,依据 7 的分解,列 7 的减法算式。 相关内容: 一班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