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合肥八中高考研讨会报告提纲2010 语文备考指要一、新课标卷改革走势1、“语言知识及运用”板块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2、“现代文阅读”2 篇 7 题的格局是主流。命题者在答题的“量”与思维的“质”的选择中,首先考虑的应是对“质”(思维品质)的考查。3、“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基本定型。4、“作文”板块三足鼎立。二、考点分析(一)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评述】 课标版《考试大纲》中“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包括 9 个考点,分属“记识”(A)和“表达应用”(E)两个能力层级。2009 年课改区所有考卷合起来覆盖了上述考点。赋分大多在 24 分左右。题型包括选择题和文字表述题两种主要形式。 2009 年高考试题对语音和文字的考查,呈现缩减趋势,多套试卷没有单独设题考查。课标版对汉字书写的要求更加严格。 【备考指要】复习备考时,要注重汉字书写的规范训练。语言表达的综合考查的命题方式当会成为主要考查形式。语言综合运用的训练也要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步渗透这些考点的基本要点。(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备考指要】2009 年所考的 30 篇,2010 年更换 5 篇。安徽卷 2009 年考了其中的 6 篇,去年考过的一般不会在今年考。重点背 24 篇。(三)诗歌鉴赏1、2009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述评(1)诗歌的时代观照18 套试卷共选用 19 首诗歌,其中唐代作品 6 首,宋代作品 9 首(北宋 3 首、南宋 6 首),金元作品 3 首,清代作品 1 首。与近三年试题比较,宋代作品高居榜首(2008 年出现 19 首诗歌,宋代作品有 11 首),唐代以前的作品未能入题。(2)诗人审视试题涉及诗人 18 位(杜甫作品两次入选)。著名诗人较少,普通诗人居多。王维、李白、苏轼缺席,唐代严武、宋代严羽、元代王旭等这类“二线”诗人被命题者相中。杜甫两次露面试卷,但《严郑公宅同咏竹》(天津卷)、《月》(广东卷),皆非老杜名作。而以词闻名的宋代词人张先、姜夔,考查的却是其并不特别擅长的律诗、绝句。命题者采用这些诗人作品,一是避免与辅导资料撞车,二是取其语言直白无须注释,三是“爆冷”心态驱使。(3)诗歌的体裁透析19 首诗歌中,诗作 12 首,其中,七绝 5 首,五律 4 首,七律 2 首,七古 1 首;词曲 7 首,其中,小令 5 首,长调 1 首,套曲 1 首。七绝和小令依然为首选题料。特别是七绝,独占鳌头已有多年。五绝、元曲则倍受冷落。五绝内容相对简略,元曲言辞通俗缺少含蓄,命题元素的缺失,是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