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的 16 个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与整理实验一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 P91)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2.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GY)。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三.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 20g 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 A(500mL)和锥形瓶 B(500mL)中 ,再分别向瓶中注入 240mL 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 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 3 个锥形瓶(约 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 25-350C 的环境中培养 8-10h。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 2mL 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 2 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 0.5mL 溶有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 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4.注意:① 甲组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气泵的作用?② 乙组中 B 瓶实验前应该如何处理?③ 还可以采取那些措施来隔绝空气?④ 如何排除液体中所含气体(氧气、二氧化碳)?实验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必修三 P68)一、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二、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2.营养成分、空间、PH 值、温度和有毒排泄物(代谢废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3.在理想条件下,酵母菌增长曲线为“J”型,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曲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