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 4 课 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素材 神树与神兽──沟通天与地、人与神的天梯和灵物 祭祀坑另一种奇妙的青铜器是铜树。它体量高大,结构新奇,装饰华丽,地位突出,在出土器物中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经初步拼对,至少有铜树三株以上,较大的两株在“预合”时已初步了解了它的概貌。最大的一株神树通高达 3.9 米,不仅是三星堆最大的一件铜器,可能也是目前所知我国商代前后最高的单件青铜器。树下为圆环形底盘,用三叉支架交汇成为一个山形树座,座上绘满云气纹。一根粗壮的主干,直立通顶,顶端一花蒂状座,上面似还立有一大鸟(已残断)。枝干三层,每层三枝,每根枝上立一鸟,枝端各有一颗似桃状华果,这三层枝干中各有一枝分为两杈,结二果,整棵树上共有十二颗果实,九只飞鸟(若顶上还有一鸟,则为十鸟)树枝均弯曲下垂,错落有序,似在随风飘摆,树干侧面有一条飞龙攀援而下,前爪已落在底盘之上。龙为方首,前昂,身似旋扭的长绳,虬曲盘旋。身上有人“手”,短“剑”,叶、果之类的装饰,加之云饰缠绕,十分气派。另一株铜树基本形态与大铜树相同,树座上还有三个(现存二个)跪拜的人像,背朝树干,面向前方,虔诚而庄重,甚至可能正要以身祀树,更加突出了铜树的神圣气质。 中国南方古代对树的崇拜颇为成行,有的学者曾概述:“以东方的扶桑木,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为三点,古人构造了一个神话形式出现的宇宙观念”。过去由于缺乏实物证据,对这种观念的存在形式尚有不少疑问。三星堆铜树正是这种宇宙观念的最早、最大、最完美的实证之一。它的发现使我们能具体地认识观察神树崇拜的表现形式,如果再和汉代的马王堆帛画“扶桑树”、西汉“桃都树”,特别是东汉四川等地大量出土的“摇钱树”连贯在一起,则为研究古人的树崇拜传统,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 我们认为三星堆铜树可能不仅是一种具体特殊的传说中的某一种树木,而是包含很多树木综合神力的更为重要的“神树”。在三星堆祭祀活动里,它处中心和关键的地位。首先它可能是处于天地中心的“建木”天梯,是沟通天与地、人与神的中介物。《淮南子·地形训》云:“建木在都广(或作‘广都’)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影,呼之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建木又可称键木,实际又是天地正中的枢轴,扬雄《蜀王本记》注云:“都广,今成都也。”蒙文通教授认为《山海经》的这一部分成书于成都平原一带。都广出有建木,这里的居民可能认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