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节在高考中多以跨区域地理事件(如“一带一路”,某交通线的修建)为背景,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典型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或不同区域的特征比较。如 2017·全国卷Ⅱ·T1~3、T36,2017·全国卷Ⅲ·T1~3等。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与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说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2.综合思维:通过对比不同区域或某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比较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地制宜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知识点一| 区域的特征1.区域(1)区域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特点① 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② 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区域划分① 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② 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4)区域的类型:均质区和功能区。2.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含义实践意义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区域开发要正确处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普遍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考法 1 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中国地理分区及影响(2017·全国卷Ⅱ)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 1~3 题。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 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1.C 2.D 3.D [第 1 题,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下游已经变成人为改造的渠道,无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