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讲稿绪言1、什么是方剂?方----治疗方法;剂----剂型、剂量。通过辨证,决定治法,选用药材,根据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拟定每一药的用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就是方剂。也称处方或汤头。2、 什么是方剂学? 方剂学是讨论并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第一章方剂学进展简史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而长远的历史,其进展轨迹可追溯到 2000 多年前。学习和了解方剂学的进展过程,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从事中医讨论及临床的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在这本据推断至少是公元前三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明代的《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巨着。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 治法概述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实行的治疗法则。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第二节常用治法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1、 汗法 2.吐法 3.下法 4.和法 5、清法 6.温法 7.消法 8.补法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清·汪昂着《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1, 增强药力 2.产生协同作用 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基本结构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里的君、臣、佐、使说的就是方剂的基本结构。因此方剂的基本结构就是指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类具有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君、臣、佐、使的具体涵义及运用特点:一、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为一方的核心,其药力居方中之首,一般用量偏大。在每一个方剂中君药是必不可少的,但一般只用一味,病情复杂也可用至二味。若用多则使药力分散,并且相互牵制而影响疗效。如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六味地黄丸,以熟地为君,用至八钱,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二、臣药:有二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