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小升初新政”问题素材

(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小升初新政”问题素材 _第1页
1/2
(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小升初新政”问题素材 _第2页
2/2
如何看待“小升初新政”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教育部颁发了“小升初新政”后,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各地都在相继研究落地措施,教育部又发布了将对 19 个重点城市进行督导的消息。一时间,“小升初”政策的走向吸引了亿万家长和学生的眼光。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小升初新政”问题? “ 上名校难”、“读名校贵”,是义务教育广为社会各界诟病的一大顽疾, 以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破解择校难题,并把此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改革突破口。政策的字里行间处处显示出教育部重典治乱的决心,但是,“新政”是否真的能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 “新政”行政“一刀切式”的“就近免试入学”,初衷是为了公平,但同时也固化了“学区决定论”,到哪儿上学、上什么样的学,全依学生的出生或户籍或居住地定终身;不允许学校有择生的权利,实际上也剥夺了学生正当的择校权利;限制特长生 , 意在管制教育的异化、招生的腐败,也限制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更易固化“千校一面”格局;要求民办学校免试招生,是行政权力对教育市场的不当干预,既有悖于《民办教育促进法》,也让其在现实中根本无法操作。 这样的“新政”其实是一厢情愿地以不给择校的机会、权利去回避现实中的择校难题,是一种消极的管理方式。实际上,在社会流动性强、利益诉求多样化的今天,择校现象显然远非一个“限”字了得的,禁择校的结果,将使更多人不惜代价去抢购学区房。 之所以会出现前述的悖论,根源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履职的错位、越位、不到位:政校不分、以政代校。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居高不下,根源在于教育部门主导下形成的校际间的巨大差距。社会愿望和教育规律其实并不一味排斥一定比例的择校,大家真正痛恨的是择校过程的不透明、不平等、不公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该做的,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尽快强力解决校际间硬件的不均衡;尽快强力推行校长、老师,特别是名校长、名师在校际间的流动;严厉查处特权校、校中校、班中班,以及择校过程中的不平等、腐败行为。对于学校的办学包括择生权利,则应给予一定的尊重,让学校在履行义务教育职责功能与保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毕竟,择校既是一种现实需求,也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教育行政部门既要履行好自身“有教无类”、确保教育公平的职责,也要给学校“因材施教”、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创造空间。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小升初新政”问题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