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严交规“年考”为何成绩优异”问题 ?更新时间:2014 年 04 月 02 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时事评论背景: 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公安部 123 号令,实施已一年有余,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年以来,新驾驶人引发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3%、14.9%。此外,2013 年全国查处交通违法升幅同比下降 19.6%,通过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查获交通违法下降 9.3%,21 个省(区、市)通过监控设备查获交通违法的数量同比下降。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最严交规“年考”为何成绩优异”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一个“史上最严”,换得无数“历史新低”——这就是新交规的年考成绩单。事实上,这份成绩单殊为不易:数据显示,截至 2013 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 1.37 亿辆,是2003 年的 5.7 倍。近十年汽车年均增加 1100 多万辆,而 2013 年更是同比增加 1651 万辆,增长了 13.7%,我国已快速进入汽车社会。车多了,路况复杂了,交通事故反而少了。秩序与规范的伟力彰显无遗。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最严交规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成为大多数道路交通参与者内心的律令,无非是三个因素使然:一是新法更重源头管控,严防制度滥造“马路杀手”。公安部交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 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近 2.8 亿,全年新增汽车驾驶人 1844 万。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各方均反映驾校通过率相比以往大幅度降低。由于考证中的科目设置更加合理、严谨,考试更突出交通素质与实操能力,中国驾校批量速成“马路杀手”的状况得以有效逆转。 二是新法的诸多热点衍生为公共议题,借助舆论监督与媒体讨论,各种原本冷门的交通常识开始“飞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