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政治认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享有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及优越性,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意识采取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利,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公共参与树立主人翁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复习集成块一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 一、民主选举1.选举方式及其制约因素(1)选举方式[1]角度选民[2]候选人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含义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优点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局限性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会出现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适用范围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居委会、村委会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3]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结论四种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地说哪个更民主、更优越(2)制约因素①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②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3)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4]原因(依据)要求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积极参加选举,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怎样行使选举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行使选举权利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二、民主决策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5](1)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2)直接方式:可以通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