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 第十三章 内能第 2 节 内能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宏观物体由于运动或相互作用而具有机械能。比如飞在空中的足球,由于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由于飞行,还具有动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力,那么分子是否也有能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分子有关的知识. 思考问题,进入情景.年级九年级 授课时间课题 第 2 节 内能教学目标1. 会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 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4.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体说明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与机械能相比,内能不直观、更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所以教科书一开始通过与机械能中动能和势能作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实例的分析,指出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教科书从炙热的铁水和冰冷的冰块都有内能,说明了内能的普遍性,并给出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再通过对一些事例的分析,做一些实验,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热量的概念则是从改变内能的途径之一——热传递延伸得出的。本节内容由“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两个部分构成。本节的重点是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难点是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教学器材压缩空气引火仪、塑料瓶(带塞子)、打气筒、乙醚、硝化棉等.多媒体 ppt,包含视频:《压缩空气引火仪》、《改变内能的方法》、《内能》、《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等。学习新课——《13.2 内能》。学习新课一、内能1. 分子具有动能与势能(1)分子动能【提出问题】运动的宏观物体(如篮球、车辆等)具有动能;物体内的分子在做热运动,是否也具有能量?【结论】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叫作分子动能。 (2)分子势能【提出问题】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各部分互相排斥,被拉伸的弹簧各部分互相吸引,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是否也具有能量?【结论】分子间也具有势能,叫作分子势能。2. 内能【给出概念】(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内能的单位是焦(J)。(3)飞在空中的足球,具有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