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讲 考场作文的选材用材材,如建筑师手中的红砖绿瓦,巧妙搭配,便构筑成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材,如绘画师手中的五彩颜料,匠心独运,便创作出内涵丰富的艺术佳作。选材恰当丰富,如巧剪虹霓做衣裳,能使你的文章彰显出思维的厚度,焕发出智慧的光彩。一、引经据典法引经据典,就是在写作中用已经为社会所普遍公认的道理、原则,或为社会所普遍赞誉的诗句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选材方法。它主要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哲理警句、古诗名句、流传久远的俗语、谚语等。这些论据,由于经过时间的积淀、实践的打磨,为无数事实所证明,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所以,在作文中加以恰当引用,增强了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厚重感,使文章说服力大大增强。引经据典的过程也可以充分体现考生的文化底蕴。引经据典法的使用要注意五个原则:一是引用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与原文内容符合,绝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二是引用的内容必须少而精,决不能连篇累牍,否则,极容易使文章显得庞杂、烦冗,也淹没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三是引用的内容必须有权威性,是真正的“经”和“典”,决不能为了证明观点编造名句或随意引用同学、父母、朋友说的话。四是对引用的内容必须有正确的理解,决不可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否则会弄巧成拙。五是选择多种方式加以运用,既可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要针对不同观点以及在文章中的不同位置选择适当的方式。■佳作赏评 ——给“十八岁的你们”的一封信⊙一考生十八岁的你们:展信佳。今天,十八岁的我正坐在高考考场上,而十七年以后的你们,也将如此刻的我一样,长大成人,用一代人的青春使命,与新世纪的中国一同成长,和新时代的中国一起追梦、圆梦。“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回忆我十八年来所经历的“中国事”,从“新纪年”到“北京奥运会”;从“汶川大地震”到“‘天宫一号’太空授课”;从“精准扶贫”到“互联网普及”……一路走来,有欢笑,也有泪水。中国在成长,而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无论今时还是未来,都应当担负起这一代人的使命与历史重任,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今天的盛世华章,由我们这一代人谱写,新世纪的中国,正勇立潮头。如大国重器,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到“复兴号”动车组的通行,从畅通的郑万铁路到上海洋山港的自动化码头;如大国外交,从北京 APEC 到 G20 杭州峰会,从达沃斯论坛到厦门金砖会议;如民生工程,从海岛医院的点赞墙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