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六节 天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素材陈玉成(1837-1862 年),太平天国将领。汉族,初名丕成,天王洪秀全嘉其忠勇,改名玉成。他是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出身贫农。幼时父母双亡,依靠叔父生活。 1851 年,十五岁的陈玉成随叔父陈承熔参加了金田起义。他在童子军中表现极为出色,苦练一身好枪法。不久便当上了童子军的首领。 1853 年定都天京后,他又提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主管军粮。 1854 年 6 月,西征军进取武昌,由于清军顽抗,久攻不下。陈玉成“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他亲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十八岁的陈玉成在奇袭武昌的战斗中,表现勇敢,建立首功,被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位在丞相以下),统领后十三军及水营前四军。因他枪法高强,“三十检点回马枪”的美称已是妇孺皆知了。在西征战场上,陈玉成所向皆捷,1856 年又提升为冬宫下丞相。同年,随燕王秦日纲去救援镇江,为清兵所拒,双方相持不下,为解救镇江之围,陈玉成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坐一小舟,舍死直冲到镇江,和守将吴如孝取得联系。陈玉成、吴如孝会同秦日纲内外夹击清军,清将吉尔杭阿被杀得大败,遂解镇江之围。紧接着太平军云集天京周围,乘胜力拔清军“江南大营”。在石达开、秦日纲等各路大军配合下,陈玉成率部参加了历时四昼夜的激烈战斗,清军统帅向荣败逃丹阳,自缢而死。江南大营的被摧垮,解除了威胁天京长达三年之久的肘腋之患,并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处于全盛时期。 1856 年天京事变后,为了扭转危局,太平天国将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洪秀全自任军师,总理国政,积极着手组建新的领导核心。在 1858 年恢复了五军主将制,陈玉成为前军主将。 1858 年 8 月,陈玉成、李秀成约集太平军各地守将大会于安徽枞阳,制订粉碎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制止清军进攻天京的作战方案。会后,陈玉成部由潜山过舒城,占庐州,9 月直逼滁州乌衣。在这里与李秀成部会师。太平军奋力合击清江北大营统帅德兴阿和蒙古都统胜保。为了消灭清军主力胜保的骑兵,陈玉成部署了一支伏兵刀牌手。25 日,胜保骑兵来犯,横冲直撞,气势汹汹,刀牌手一跃而起冲入敌阵,盾牌护身,刀削马足,杀得敌人人仰马翻,胜保落荒而逃。紧接着一举攻下浦口,歼敌一万余人,使得德兴阿付出巨大代价。陈玉成、李秀成乘胜分兵横扫苏北战场,各路敌兵,望风溃散。浦口一役的胜利,摧毁了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