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素材民主党派热烈响应中共中央召开新政协的号召1948 年 4 月底,中共中央在发表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中,发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当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通电认为,中共的号召,“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事关国家民族前途,至为重要。全国人士自宜迅速集中意志,研讨办法,以期根绝反动,实现民主。”从 1948 年 8 月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陆续离开香港和南方大城市北上,进入东北和华北解放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同中国共产党一起进行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1949 年 6 月 15 日至 19 日,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有 23 个单位,134 人参加。筹备会选举了它的常务委员会,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是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筹备会的任务是完成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常务委员会下设 6 个小组分头开展工作。9 月 17 日,召开了筹备会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一致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参加单位党派代表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以上共 14 个单位,正式代表 142 人,候补代表 23 人。区域代表(9 单位,正式代表 102 人,候补代表 14 人)有:西北解放区,华北解放区,华东解放区,东北解放区,华中解放区,华南解放区,内蒙古自治区,北平、天津两直辖市,待解放区民主人士。军队代表(6 单位,正式代表 60 人,候补代表 11 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第一野战军(西北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中原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华东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解放军),华南人民解放军。团体代表(16 单位,正式代表 206 人,候补代表 29 人)有:中华全国总工会,各解放区农民团体,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全国工商界,上海各人民团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