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三历史:2.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素材(旧人教版)

高三历史:2.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素材(旧人教版)_第1页
1/2
高三历史:2.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素材(旧人教版)_第2页
2/2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三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素材刺史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起源于西周,形成于秦朝,确立于西汉。 秦朝设御史台,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供内廷差遣,又握有监察行政官吏之权。 西汉初,承袭秦制。至汉武帝时,就建立一套严密的监察系统,表现在:①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巡视以监察郡县长官;②采用“以小驭大”的原则,位卑而权重,派用秩六百石的刺史去监察二千石的郡守,是典型的例子;③制定对地方监察的“六条”标准,包括住房超标、违法乱纪、以权谋私、以权代法、制造冤狱、任人唯亲、纵容子弟为非作歹、收受贿赂等内容。这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借鉴。 不过,封建的监察机构本身是官僚机构的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自外于官僚主义的种种恶习,也不可能摆脱官僚制度弊病的制约,从而导致监察部门的腐败,这是必然。 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 13 州(部) 西汉初,郡、国并存。郡直属中央,王国的独立性较大。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这样,郡、国基本上是一样的。武帝时实行“推恩令”,削减王国封地,增设若干内郡,又开疆拓土,增设若干边郡。全国约有一百二十多个郡国,都由中央直辖。公元前 106 年,除近畿 7 个郡以外,他把全国郡国分为 13 州(部),每部置一刺史,监察该部的官吏和强宗豪右,定为常制。13 部中有 11 部采用了《禹贡》和《职方》里的州名,都称某州刺史部。习惯上以一部为一州,合称 13 州。据《汉书·地理志》载,共有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等 13 个刺史部。 附益之法 附益之法,简称附益法,是汉代法律名,汉武帝时制定。《汉书·诸侯王表》:“作左官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又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和非法活动。 察举和征辟 秦朝以后,封建的选官制度有了发展。汉朝主要采用“察举”和“征辟”两种方法来选拔官吏。所谓“察举”,是地方长官在其辖区内,定期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朝廷。这些被推荐的人,经过考核授予不同的官职。“察举”之外,皇帝和高级官员也可以征聘有名望和才能的人来做官。由朝廷征聘为朝廷官员的,称为“征”,由高级官员征聘为自己属官的,称为“辟”,或称“辟除”。因此称为“征辟”。 孝廉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三历史:2.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素材(旧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