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考点精讲】1. 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例如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削减洪峰,在枯水期补充河流水量,起到调节径流年内分配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性和强度。2. 生态破坏:致使环境更不稳定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例如,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就会使洪水和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3. 环境污染:(1)全球变暖与自然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如下图所示:(2)臭氧层耗竭与自然灾害 【典例精析】例题 (江苏高考)下图是“1992 年和 2003 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 年至 2003 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 地壳活动加剧 B. 日地距离缩短 C. 黄赤交角增大 D. 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 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 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 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 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思路导航: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知识点。第(1)题,由两幅图的对比可知,2003 年冰原面积比 1992 年明显缩小,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原大面积消融。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从海陆相互作用看,海洋作用强于陆地作用,所以海岸侵蚀加剧。 答案:(1)D (2)A 【总结提升】用联系的方法理解侵蚀区和沉积区出现的自然灾害土壤侵蚀: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考点精讲】1. 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1)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2)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① 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② 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2. 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因为城市硬地面使雨水不能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灾害中的易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