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 情景导入先思考 ———————科技日报北京 2016 年 1 月 17 日电 经过历时两年的科研攻关,中国计量院解决了我国气象观测量值溯源难题,使风云气象卫星红外遥感测温有了精准的“刻度尺”。 该科研项目“风云气象卫星红外遥感亮度温度溯源标准研究”近日通过了专家验收。思考探究:气象卫星在台风监测中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提示:如台风发生后可随时跟踪,并向受灾地区发出警报。——————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目的防御自然灾害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2.作用灾前预警、实时跟踪、灾后评估,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3.组成(1)气象监测网。(2)地震监测网。(3)水文监测网。(4)海洋环境监测网。4.我国的现状由 2 600 个气象台组成的气象监测网、900 多个综合和单项台组成的地震监测网、3 500 多个水文站和 1 300 个水位站组成的水文监测网以及海洋环境监测网等组成的。二、运用高科技防灾减灾1.遥感技术(RS)(1)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2)应用:台风、暴雨、沙尘暴、森林火灾等灾害的预报。2.地理信息系统(GIS)(1)进行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和管理,同时拥有动态分析和模拟空间现象的功能。(2)应用: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和灾情评估等。3.全球定位系统(GPS)(1)功能: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及速度和时间数据。(2)应用:在防洪、预报台风、抗震、扑灭林火等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4.其他高新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空间监测中的作用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功能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遥感技术(RS)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空间尺度上: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时间尺度上:同步观测① 除了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常规大气云图,还可以看到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②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赤潮等;③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展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④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