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 6.2《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资料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 题 6.2《中位数与众数》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一组数据做出自己的推断。 (2)数学思考目标:教学目标 学会利用数据的代表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目标:培育学生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从而避开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数据代表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1、学生基础差,学困生较多,理解能力欠缺,有待智力开发,学生的能力有待进行挖学生情况分析 掘,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喜爱上数学课,上课也爱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2、经过前两节课的学 习,学生已经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体会到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能利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重点: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这两个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重难点 难点:区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包含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老师活动】 先指导学生复习有关平均数的知识,为引入主题做好准备。【板书】 平均数:一般地,对于 n 个数 x1,x2,…,xn,我们把叫做这 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mean),简称平均数。 师: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有人也说是数字时代,因为人们常常要 “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做出恰当的分析是很重要的。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的代表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推断。我们一起来 1(x1+x2+…+xn)n 看下列一组数据: 问题 1:数据误导:[课件显示] 某次数学考试,李月得到 78 分。 全班共 30 人, 其他同学的成绩为 1 个 100 分,4个 90 分, 22 个 80 分,以及一个 2 分和一个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