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病句专题复习学案——成分残余、句式杂糅学习目标:1、了解病句的高考命题情况。2、掌握“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的病句类型。3、掌握“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的病句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学习重难点:同目标 2、3学习过程一、高考链接(一)高考命题情况辨析并修改病句题,能力层级属于 D。高考虽然年年都在变化,但命题思路和基本模式比较固定:除已经复习了的搭配不当以外,成分残缺或赘余和句式杂糅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纵观 07、08、09 年高考题,有 45 道病句辨析题,其中 46 句考查了成分残缺或赘余,21 句考查了句式杂糅。(二)走近真题1、(09 全国Ⅱ)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等大量基层岗位和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高层岗位。解析:成分残缺,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将“根据”放在“公司”后;2、(09 全国 1)3 月 5 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解析:成分残缺,缺谓语,“活动”没有动词支配,应为“开展学雷锋活动”。3、(09 全国Ⅱ)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 80 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解析:成分残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缺宾语的中心词,在“目标”后加上“的地方”。4、(07 四川)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解析: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5、(09 浙江)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解析:成分赘余,介词多余,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6、(09 天津)90 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 1283.65 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 14 万元。解析:句中的“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就是每个的价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7、(09 湖北)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各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解析:“受……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