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以水设喻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诗人大多对水情有独钟,所以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水的优美诗篇。同时,他们以水设喻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生动形象、寄慨遥深的比喻。这些比喻就像一颗颗语言的珍珠在古诗词中熠熠生辉。下面,笔者将就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中以水设喻的古诗词名句作一些粗浅的分类例析。一、以水的无向设喻取一瓢水置于平地,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古代文人常以水的这种无向性设喻,如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的“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拟行路难•其四》抒发了诗人作为寒士在仕途中倍受压抑的痛苦。“泻水”一句的意思是: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显然,此句诗人是以水的方向性设喻,比喻人生贵贱的不一致。此外,诗人还在颔联中说“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由此可见,联系颈联和尾联分析,这看似简单的比喻却蕴含着身为寒士的诗人对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二、以水的柔弱设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水具有柔弱的特性,古代诗词以水的这种特性设喻的屡见不鲜,如李煜《浪淘沙》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的《浪淘沙》写于他被宋太宗赐酒毒死前不久,按他的说法是“每怀家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而写此词。从这首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显然,这首《浪淘沙》就是一曲婉转凄苦的哀歌。李煜是亡国之君,作为阶下囚,他在强大的宋太宗面前显然是非常柔弱的——他深知自己像水和花那样柔弱,随时会被宋太宗置于死地。于是,他便以柔弱的水与花比喻自己,并以水流、花落比喻自己面临的厄运,暗示自己的一生即将结束,并写下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具有惊人艺术魅力的能撼动读者心灵的千古名句。这正如法国作家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三、以水的不返设喻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见,水具有不返性。古代诗人常以水的不返性设喻,以此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或人生态度,如王维《归嵩山作》中的“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归嵩山作》写的是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显然,“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这两句诗是移情于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1仿佛它们也有了人的情感:河里的水在潺潺流淌,傍晚时分,鸟儿飞回草木茂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