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代诗歌名家故事—宋词故事(第七辑)气吞万里如虎公元 1204 年,也就是南宋嘉泰四年的春天,辛弃疾被调到镇江当知府。自从他山东起义南归到在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在这三十多年中,有二十多年辛弃疾过的是浮沉挫折的仕宦生活。从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 1181 年)冬天,辛弃疾遭弹劾罢官,回到江西上饶带湖闲居,一住就是十年。总之他从未得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抗金复国之愿也无从实现,这时候的辛弃疾对生活几乎已经到了绝望的地步。这一次被调任镇江任知府,使他似乎又看到了新生活的曙光。等他到了任上,他才明白一切都是骗局,当权的大臣韩佗胄因为知道蒙古已经崛起,金朝正日趋衰落,他想利用这个机会发动对金国的战争,以建立功勋,巩固自己的权位。韩佗胄这次起用辛弃疾只不过要用他在主战派心中的威望,使自己的阴谋得以实现。当辛弃疾知道这些以后,真不愿到镇江去上任,但是已为人臣,又怎能违命不遵呢 ?于是他匆匆到了镇江任上.这时的镇江已经和抗金初年的镇江大不相同了,那时镇江是抗金的第一道防线,由于皇帝坚持抗金,并有了充足的准备,使抗金斗争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打退了敌人很多次的进攻。不但没有丢失一寸土地,反而使敌人一想到镇江军民的斗争精神即谈虎变色。现在,由于主和派在朝中的势力日渐增大,而在他们的思想中只把镇江作为“天限南疆北界”的自然屏障而已,不加建设,消极抗敌,屡遭金兵的袭击,没有很好的防卫设施,使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辛弃疾到任之时,镇江已是一派防务废驰、市井萧条的景象。心事重重的辛弃疾没有回府里,也没有带随从,而是步行登上了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面对北面的长江,他心潮澎湃,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他想到很多很多——镇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十四年至十六年,孙仲谋就曾经把自己的都城从现在的苏州迁到镇江,并把镇江称为京城。而今天,再也没有了当年枭雄孙权的影子。东晋南朝时也很重视对镇江的建设,因为镇江的地理位置很有利,曾经一时成为繁华的重镇。那时商贾云集,一派繁华景象。但是好景不长,世过人迁,到了宋武帝刘裕的时候,镇江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刘裕出身贫贱,但他从军发达后,能内平桓玄之乱,外灭了南燕和后秦。尽管曾经一度收复洛阳和长安,但可惜因急于谋夺东晋的政权,引兵东下。这样就使得敌兵乘虚而入,夺去关中,从而使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功败垂成。由刘裕的失败,辛弃疾又想到东汉大将卫青、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