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第 22 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以下历史本体知识:(1)真理标准讨论;(2)技教育的拨乱反正;(3)十一届三中全会;(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培养以下基本技能:(1)通过史料阅读,提炼材料观点,理解其内涵,了解背景;(2)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培养归纳、概括能力;(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新旧知识的对比、史料的阅读和思维导图技术,展现 78 年前后历史的巨大变迁,从而深刻把握历史转折的时代内涵,揭示真理标准大讨论、三中全会及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及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理性地对待历史阶段和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相信历史前进的步伐不可逆转。认识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影响,从而体会其历史转折意义。二、教学要点重点: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理解历史转折的深刻内涵及其关联三、教学过程1.导入回忆 1978 年前中国思想领域、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政治生活、经济体制、工作重心等方面的历史,概括时代特点。百年来中国近代化的经历,历史发展已到了中国现代化何去何从的重用心 爱心 专心要决择时刻。提出问题:文化大革命哪一年结束?文革真正结束了吗?导入材料,进入新课。2.材料一:“两个凡是”、“顺口溜”、“邓小平给中央的信”,对三则材料进行讨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材料的意图。设计以下问题组织讨论(1)第一段材料中主要观点和真实意图是什么?这种思想认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影响?(2)第二段材料中的“凡是派”代表人物是谁?材料对“两个凡是”持什么态度?反映了什么思想倾向?(3)第三段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一句话明显体现了该观点?(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什么新状况?教师总结,思想理论界两种思想路线的斗争,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导入材料二材料二:《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摘要及大讨论中不同材料,提炼观点。师生整理知识,完成思维导图中“思想转折”部分。设计以下问题(1)材料第一节对《实》文持什么观点?反映了什么问题?(2)材料第二节对《实》文持什么观点?(3)这场讨论后来被民间戏称“猫论”,你知道这回事吗?(4)如何看待这场讨论的影响?(可将材料三展示说明)教师总结,再引入实际工作中的拨乱反正。3.结合史实讲述实际工作中的拨乱反正,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