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教学素材】1.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德把人类社会划分成两个阵营:一边是普通百姓,和平对他们而言是最有益的;另一边是王朝统治者,他们不断把百姓赶进战火硝烟。这种区分带有革命性的含义,各国民众应该在理性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在共同的和平的利益上形成跨国界的共识。——托布约尔·克努成《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材料二 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材料三 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日本人民不希望有战争。欧洲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985 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康德对世界和平的基本观点。答案:和平是普通百姓的共同愿望;各国民众应该联合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世界和平。(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结合这一事例,简析材料一中康德和平观的局限性。答案:原因:希特勒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的欺骗宣传;德国民众认为,希特勒能使德国重新前进;希特勒的扩军备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局限性:康德的和平观是建立在民众理性的基础上的。但在现实中,民众的和平理性受到极端民族主义观念、统治者的欺骗宣传等因素的干扰。(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认为人类保障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后 20 年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答案:理由:世界各国人民希望和平与发展;发展中的中国(第三世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很大发展)。努力: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