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新农村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举措。溪口镇樟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不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溪口镇党委、政府就如何在老少边区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门深入该村走访座谈,并且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一、建设新农村取得的成绩溪口镇樟树村位于溪口镇北部澧水之滨,人口589人,耕地450亩,2008年村人均收入4100元。**年来,该村通过整体推进,全村进出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通过不断探索农村经济发展路子,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一定成绩。生态村创建工作,成绩斐然,村民居住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取得突破性进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到加强,农民思想观念正在逐步更新。(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民增收幅度大。为加快经济发展,该村突出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果园增收篇,坚持因地制宜,建成1080亩优质蔬菜、水果示范园,目前全村有优质金秋梨808亩、无公害蔬菜200亩。涌现了如王常富的水果种植大户,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因此人均增收达500元以上;二是养殖增收篇,通过积极落实国家扶持生猪养殖发展的种种政策,鼓励规模养殖发展壮大,发挥大户的带头作用,全村生猪养殖规模已达239头;三是商贸劳务增收篇,本镇居民在商贸流通领域的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务工经商,有序组织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以此促进劳动里向高收入层次转移,全村目前在外务工经商达45人,有效带动了本村其他产业发展。(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大力事实民心工程,改善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基础落后制约经济的发展现状,通过向上级争取,村民义务投工投劳的方式整修了全长3公里的村组公路,为后期第1页共4页路面硬化工作做好了准备。进一步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固定电话线路架设已入组到户。移动通讯也实现了全面覆盖,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建成了整洁、宽敞的村办公楼,结束了村支两委无办公场所的历史,在县生态建设办的帮助下,生态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稳步向前。(三)、民主管理日渐完善,文明村风悄然形成制定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先后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村干部管理制度,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村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各类普法材料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中,使之家喻户晓。努力让村民更全面地了解村里各项工作制度。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开展党内民主示范工程。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与落实,使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得到切实贯彻,坚持党管农村与村民自治原则的统一,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村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结合,组建了村民联防队,维护全村社会治安秩序,让全体群众安居乐业。通过以上努力、群众对村干部的满意度达95%以上。“真抓实干,构建和谐新溪口”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个干群团结,村民和谐的新风尚正在形成。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因自然条件限制,建设基础薄弱等原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因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专业速度加快,专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减少。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资存在操作困难,无法筹集到投入村级公益事业的必须经费。镇、村两级财政普遍拮据,国家通过才力投入新农村建设,树立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辐射带动更多的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一)、经济发展步伐有待加快对比新农村建设各个先进村,不难发现樟树村经济发展步伐略显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发展进程缓慢,产业发展无真正的龙头企业带动,规模效益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二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发展公益事业;三是农第2页共4页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不明显,且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劳务收入。各收入所占村经济收入比重一直高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