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市委、市政府确定,在全市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年努力,完成城乡统筹规划布局,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三农”问题始终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近几年,全市农村形势总的是好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有较大提高,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加强,以水、电、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已引领农村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但与城市的迅猛发展相比,农村总体发展还有差距: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相对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和投入明显不足;部分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文化生活单调,社会保障滞后;不少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高,创新意识和致富本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直接阻碍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在农村找到了着力点,为全面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民的迫切愿望。纵观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经历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过程。目前,我市人均已经超过××××美元,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都达到××以上。从国内外实践经验看,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站在新起点实现第1页共10页新发展,必须在继续保持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和农村发展,尽快形成城乡互动、工农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特别是随着农民收入和积累的增加,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渗透到农村,农民求知、求美、求健康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客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以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综合文明程度为重点,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抓住影响农村发展和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促进城乡一体,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⒋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我市农村分布面广、数量较多,农村之间差异较大,XX县区村与山区村、强村与弱村在经济基础、生产环境、生活水平以及农民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各不相同。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既要按照标准严格实施,又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既要勇于探索创新,又不超越现实;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扰民伤民工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着力点,要放在重点村镇和各类典型的培养推广上,集中财力,整合资源,抓点带面。具体到村镇,要结合各自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突破,切忌零打碎敲、无的放矢。第2页共10页——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讲求实效,扎实稳妥推进。干就要干成,让群众看到希望;干就要干好,让农民得到实惠。要研究工作方法,先易后难,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