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1.(2019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问题。(12分)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元好问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②,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③侵。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④。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注]①神光牛背: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②春风马耳:比喻对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③二毛:头发白黑相间。④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1)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2分)答:(2)“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关词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6分)答:(3)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4分)答:答案(1)壮观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山青水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2)(示例)“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两句中,“荡”字为传神之笔,写出了水急声喧的非凡景色。“静云林”也写出了秋日风和、云止林静的特有画面。词人写景,用笔甚简,以短短二句,包容龙门山水之胜,一动一静,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其间融进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3)(示例)这两句的本意是说身处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根本不用弹琴作乐,因为山水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首乐曲。其寓意是词人勉励朋友,让他不要受外界所扰,不要计较世俗议论的得失,让朋友和自己一样,洁身自好,独善其身。2.(2018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12分)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①为客动经春②,燕子衔泥两度新③。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①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②动经春:动辄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动,不知不觉。③两度新:杜甫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现在已是第二个春天,已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以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2)“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B.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吴融《华清宫二首》(其一)]C.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欧阳修《送姜秀才游苏州》)D.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石《绝句》)(3)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对这一思想加以分析。(6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答案(1)C(2)A(3)《燕子来舟中作》:燕子居无定所,不停地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这与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非常相似。杜甫推己及物,对弱小的燕子寄予了关心、同情和怜悯,表现了万物皆可亲近、皆是朋友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艰难处境中,杜甫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为此宁可独自承受苦难与不幸,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大爱。解析(1)此联描写诗人的孤独,只有燕子前来探看,倍感凄凉,并无“对世态炎凉的批评”。(2)此诗运用比喻手法,比喻经历过大的场面、见多识广之后,对比较平常的事物就不再放在心上了。(3)“民胞物与”应译为“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及一切物类,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燕子来舟中作》中,诗人以燕自喻,都是居无定所、漂泊无依,对弱小的燕子给予同情和怜悯,表达了万物皆可亲近、皆是朋友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