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限时训练限时15分钟)1.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所起的作用是()A.诱发基因突变B.引起染色体变异C.选择基因型D.导致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受基因控制,作物耐旱、耐湿同样也受基因控制。2.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黄色――→黄色、绿色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猫叫综合征D.无子西瓜答案:A解析:本题以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判断、分析能力。“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中的突变是广义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属基因突变,C、D属染色体变异。A中绿色的出现属隐性基因的纯合,不属于突变而是基因重组。3.人类与某些病毒的斗争是长期的,人类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的原因是()①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②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③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④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C解析:人类能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是二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4.(2010·北京东城模拟)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任何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都属于基因频率的改变,A选项正确;同一物种的个体间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选项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选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D选项错误。5.(2010·青岛模拟)某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分趾和联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两种性状,W代表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基因,多年后W的基因逐渐下降,w的基因频率上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进化,可能形成两个新物种B.小岛上食物短缺,会导致联趾个体比例上升C.蜥蜴过度繁殖,会导致生存斗争加剧D.生存斗争的加剧必然导致分趾、联趾两个物种的形成答案:D解析:分趾、联趾基因频率的变化说明有进化,但未出现生殖隔离就不是两个物种。6.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1)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原材料是由________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决定于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5%45%(2)42.5%32.5%55%45%(3)没有发生进化基因频率没有改变(4)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由题知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假设该群体有100个个体,则A基因的总数=30×2+50=110,100个个体含有A、a基因的总数=100×2=200,所以A的基因频率=110/200=55%,则a的基因频率=45%。若该植物自交,自交后代产生基因型比例为:AA=30%+1/4×50%=42.5%;aa=20%+1/4×50%=32.5%;Aa=1/2×50%=25%。同法可求出: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55%,a=45%。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后代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可见,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