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M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VIP免费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M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1页
1/2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M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2页
2/2
1.(2014·吉林高三期中质检)1921年,列宁意识到,有必要与那些具有使工业生产复苏能力的人讲和。这表明列宁决定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B2.(2014·山东日照一中二模)30年代初,苏联中央主管经济的部门有5个,到1939年增加到34个,1941年增加到37个。部门的不断增多反映出苏联A.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权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D.国民经济总量显著增加【答案】A3.10.(2014·广东中山一中模拟)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答案】C4.(2014·广东中山一中模拟)(26分)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请回答下列有关农民的三个问题:(1)19世纪中后期的东西方都面临着社会重大变革,简述这一时期英国、俄国和中国农村的农民所处的境况。(12分)(2)简要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苏联政府对农民政策的异同。(10分)(3)2005年12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时,接近一百个南韩农民代表纷纷纵身跃入维多利亚港,他们穿着橘色救生衣,拿着旗帜在水中来回游动,并挥拳叫嚷。一名男子喊道:“WTO逼我们去死!”。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参考答案:(1)英国:农民出现分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雇工;移民海外的:寻求新的发展机会。(4分)俄国:政治上:逐渐变成自由人,但不彻底的改革使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逐渐分化为农场主或沦为雇工。(4分)中国: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农民生活困苦;部分农民爆发起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社会动荡不安;极少数破产农民流向城市,沦为雇工。(4分)(2)相同点:政府都采用行政手段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控制。(2分)不同点:美国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提供补贴等使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苏联通过集体化,把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8分)(3)世贸组织和全球化给部分农民带来了灾难,侵害了他们的利益,部分人已经无法忍受,于是通过极端方式表示抗议;但是,全球化必然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辩证看待该现象,涉及一个角度只给2分)。(4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M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