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考点3产业和劳动者(2012年)非选择题1.(2012·全国文综·T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一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性”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荒”,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材料二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9分)【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关键是审准、审全设问,明确知识范围——经济知识,试题类型——原因类,问题内容——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切入角度——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解析】解答本题,结合我国现实情况,进行发散性思维,可以从工资待遇、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政策、农民工自身等角度分析。答案:(1)农民工工资偏低,没有完善的医疗、工伤保险等保障;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吸引农民工就近择业;政府的惠农政策、农业自身发展等增加了务农收益;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影响其就业选择;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了对用工技能的要求。(每答出一项给3分,答出任意三项给满分9分)2.(2012·四川文综·T38)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今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由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2)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解读材料二和图(4分)并提出政府解决其中所反映问题的基本思路。(6分)【解题指南】从设问讲,解答本题时应把握好所限定的知识范围(经济常识)、材料范围(联系材料一)和切入角度(解读材料二和图,并提出政府解决其中所反映问题的基本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本题分两问进行。首先要求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解读材料二和图,通过读图及阅读材料二可知,“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变动趋势与GDP增长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城镇失业率较为稳定,“十二五”时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其次,回答政府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促进经济发展以带动就业增长,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答案:(2)①“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变动趋势与GDP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城镇登记失业率因我国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而较为稳定;“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4分)②政府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带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