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全国Ⅰ文综·T29)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命题立意】本题以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命题关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论证具体问题的能力。【规范解答】选C。本题四个选项干扰性非常强,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句子“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这一句子中的“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预测,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性思考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因此本题应选C。仔细推敲A、D选项,这两个选项实际上是错误观点,尚未探测到的事物,有可能客观地存在着,有可能是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无论存在与否都将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理性推测是否可靠最终要接受实践检验,而非看这一推测是否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B观点正确,但未准确反映题意。2.(2010·上海单科·T34)为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上海世博会设立了城市最佳实践区,集中展示全球有代表性的城市实践案例,这在世博史上尚属首次。在众多参观者中,相关专家悟出了宜居城市规划理念:空间紧凑、功能集聚、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真可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运用“探索规律实事求是”相关知识简要回答:(1)“热闹”和“门道”体现了哲学上哪对关系?(2分)(2)“案例”作为生动、丰富、具体的材料,在专家形成“理念”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命题立意】本题以上海世博会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认识论中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推理能力。【规范解答】解答第(1)问时要理解“热闹”属于现象,而“门道”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说明了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复杂性;解答第(2)问时首先要有认识论方面的知识储备,搞好与哲学原理的对接。材料中的“案例”属于感性认识,而在专家的加工之后就会形成理性认识。【标准答案】(1)现象和本质的关系。(2分)或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1分)(2)考生可以有两种回答:第一种答案示例:这些“案例”作为丰富、生动、具体的材料,使专家对此形成的感性认识能够为理性认识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只有在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对宜居城市的本质作出正确概括,形成理性认识,即“理念”。第二种答案示例:这些“案例”作为丰富、生动、具体的材料,使专家能够全面观察事物现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形成宜居城市规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