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测控导航考点题号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2、3、4、5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6、7、8、9、10、11、12、13一、选择题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A.调整产业结构B.加剧环境污染C.缓解能源紧张D.促进资源开发2.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B.图乙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C.图丙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D.图丁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解析:1.C2.D第1题,本题易错选D,错因是没有注意到本题考查的是“疆电外送”工程对“调入区”的影响。“疆电外送”是能源的输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故选C。第2题,本题易错选A,错因是不能正确认识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图甲新疆晾房是利用了当地气候干燥、蒸发旺盛的特点;图乙是陕西窑洞,体现了当地黄土深厚、直立性强的特点;图丙是青海牧场,青海经济水平落后,科技水平低;图丁是四川水田,当地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我国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见“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正式开始输油。据此回答3~5题:3.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C.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4.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B.植被茂密,虫蛇出没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5.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解析:3.C4.A5.D第3题,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渠道建设、完善机制需要时间;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不能实现煤改气的目的。C项正确。第4题,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山高谷深,气候湿热。A项正确。第5题,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是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③正确;管道以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①错误;没有输送到北方,不能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②错误;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④正确;能够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⑤正确,D项正确。(2019·天津卷,5)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如图)。读图文材料,回答第6题:6.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C.减少输水渠的泥沙沉积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解析:A读图可知,红旗渠大致沿着等高线延伸,坡度小,渠水的流速小,对渠堤的冲击力度小,A对。坡度越小,流速越慢,输水量越小;坡度越小,流速越慢,泥沙沉积越多;水渠沿山地等高线修建,工程量大,成本高;B、C、D错。(2019·浙江模拟)“引汉济渭”工程从汉江取水,调入渭河补充西安、宝鸡等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回答7~8题:7.影响“引汉济渭”工程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河流B.气候C.地形D.资金8.“引汉济渭”水利工程利于()①提高社会对汉江水质的关注②缓解西安等城市的饮用水安全③缓解渭河下游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④提高渭河流域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7.B8.A第7题,“引汉济渭”工程从汉江取水,调入渭河补充西安、宝鸡等城市的给水量。影响“引汉济渭”工程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汉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