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对应学生用书第258~259页)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易度生产决定消费1、2、3、13中、中、易、难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4、5、13易、中、难发展生产的意义6中公有制为主体7、8中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9、10易、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1、12、14易、中、难一、选择题1.智能手表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手表的概念,智能手表不仅仅用来看时间,它可以与互联网相连,我们可能因此而改变生活习惯;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这反映出()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D智能手表的出现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反映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通过智能手表可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反映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消费对生产的影响,②③与题意无关。2.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C.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D.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解析:A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说明生产并没有局限于消费的基本需求,生产的发展,导致汽车的出现,为消费创造了新的内容,体现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A符合题意;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因此产品开发需要考虑市场需求,B错误;题干未体现出求异心理对生产的影响,排除C;题干主要体现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并未体现出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排除D。3.十九大报告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A.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D.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解析:C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C符合题意;材料不表明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也不强调消费的反作用,A、B、D与题意不符。4.虽然家附近就有菜市场,很多人还是会在生鲜平台订购;因为懒得出去吃饭,外卖小哥成了“救星”。近年来,衣柜整理师、家宴厨师、上门理疗……各种新兴职业层出不穷,而各种智能家居、奇思妙想的小产品也借助于网络平台大卖特卖。这类“懒人经济”的兴起()①细化了社会分工,促进了就业方式多样化②增加了享受资料支出,助长了非理性消费③形成了新消费热点,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④提高了商品价格,抑制了社会消费总量的增长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D“衣柜整理师、家宴厨师、上门理疗……各种新兴职业层出不穷”说明“懒人经济”细化了社会分工,促进了就业方式多样化,①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享受资料,也未体现非理性消费,②与题意无关;“懒人经济”的兴起,外卖小哥成了“救星”,各种智能家居、奇思妙想的小产品也借助于网络平台大卖特卖,说明“懒人经济”形成了新消费热点,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商品价格和社会消费总量,④不符合题意。5.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新的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满足新的需求成为零售业不断创新转型和变革的内生动力。这表明()①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②消费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④消费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B新的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说明消费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满足新的需要成为零售业不断创新转型和变革的内生动力,说明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①④符合题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6.从“红手印”点燃改革,到“红证书”土地确权,再到“分红利”增收富民,40多年来,安徽凤阳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镜子,不断见证着我国农村关键领域的改革。小岗村成功的核心与关键就是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