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二海洋地理【考纲解读】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3、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4、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5、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6、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海洋开发7、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8、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9、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1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海洋权益13、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14、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15、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知识体系】1.海洋和海岸带(1)海与洋对比项目洋海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海(2)海岸与海岸地形海岸(3)海底地形的形成2、海洋开发(1)海水温度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水平分布规律同一季节,不同海区高纬(水温低)低纬(水温高)同一纬度暖流流经(水温高)寒流流过(水温低)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海湾: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海岸的类型(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垂直分布规律:从表层到深层,水温渐低,1000米以下几乎无变化。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2)海水盐度(3)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类型开发利用海水资源①海水淡化;②海水直接利用:沿海工业冷却水,生活冲洗水,低盐度海水直接灌溉某一农作物(西红柿、白菜、甜菜、苜蓿等)。海洋化学资源海盐是海水中蕴藏量最大的化学资源,要综合开发利用。我国盐场主要有:长芦盐场、莱州湾盐场、淮北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等。海底矿产资源滨海砂矿(金红石、锆英石、金刚石、锡砂矿等),石油、天然气,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鱼类、海洋虾蟹类、海藻类、贝类(4)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海洋环境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投资高、难度大、风险大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