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2014·广东名校二月联考)我国“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2月15日凌晨4时35分稳稳落在虹湾着陆区,月球车进入月表漫步和探测阶段,这标志着“嫦娥三号”登月成功。读图,完成1-2题。1.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包括()①受宇宙辐射影响大,白天太阳紫外线强烈②月面昼夜温差大,易损坏仪器③自转周期短,太阳能供电不足④月壤松软,月面凹凸不平,月球车行走容易打滑翻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则其可能观测不到的现象有()①绚丽多彩的极光②拖着长尾的彗星③一闪即逝的流星④轮廓模糊的星云⑤黑子或耀斑活动⑥明亮耀眼的恒星A.②④B.①③C.③④D.⑤⑥答案1.B2.B解析第1题,月球因无大气,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月球风化作用显著,月壤松软。第2题,月球上无大气层,而极光、流星现象都与大气层有关。(2014·湖南调研)读“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3-4题。3.有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麓始终大于山顶B.山顶始终大于山麓C.1-8月山麓一直增大D.9-12月山顶一直减小4.关于该地太阳辐射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7月最大B.12月最大C.6月随高度递增D.11月随高度递减答案3.C4.A解析第3题,根据不同曲线的变化可知,1-8月山麓的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增大。第4题,注意右侧纵坐标数值的变化,7月份垂直变化最大。(2015·湖南省衡阳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5.总辐射量最大时,该市气温为()A.23.5℃B.27.5℃C.20℃D.25℃6.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正午太阳高度B.昼夜长短C.空气质量D.云量大小答案5.C6.D解析第5题,读图可以看出总辐射量最大发生在5月,5月的平均气温为20℃,故答案为C选项。第6题,读图可以看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在最大值附近,白昼接近最长,而太阳辐射却比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短的5月还低,故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不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故选项A、B错误;夏季太阳辐射较低,主要原因是雨季来临,云量较大,削弱了太阳辐射,所以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云量大小。(2014·浙江杭州模拟)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7-8题。7.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A.Q值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B.PAR值冬春季节大,夏秋季节小C.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D.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8.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6月和8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B.白昼长度C.天气状况D.地面反射率答案7.C8.C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Q值春夏季节大,秋冬季节小;PAR值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Q值的季节比PAR值大;Q值最大在8月份,PAR最大值在7月份。故选C项。第8题,6月太湖地区处在梅雨时期,降水多,故太阳辐射量少,8月处在伏旱天气,降水少,故太阳辐射量多。故选C项。(2015·福建泉州4月调研)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题。9.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C解析图中①向③供水,同时又能向②进行渗透,说明是水圈;③需要供水且能供氧,则是生物圈;④能降水,说明是大气圈;②接受降水和渗透,则只能是岩石圈。故选项C正确。下图为27°N某山地1月5个不同坡度R值随坡向变化曲线(R为起伏地形下太阳辐射与水平面太阳辐射之比)。其中坡向从正北开始,顺时针方向度量,即正北为0°,正东为90°,正南为180°,正西为270°,读图回答第10题。10.同一坡度,1月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差异最小的是()A.东坡和西坡B.东坡和南坡C.西坡和北坡D.南坡和北坡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在不同坡度的太阳辐射量在坡度90°(正东)和270°(正西)处相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