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质量检测(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江苏泰州期末)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这一言论的主要背景是()A.小农经济趋于鼎盛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D.节俭恭顺蔚然成风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是奢侈会导致不谦恭,节俭就不会越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强调节俭、谦恭,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侧面反映了当时礼乐制度遭到破坏,逐渐走向瓦解,故B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开始形成,而不是趋于鼎盛,故A项错误;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节俭恭顺蔚然成风,故D项错误。2.(2019·河南省示范高中期末)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秦朝将强制剃除头发、鬓毛及胡须的髡刑和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的耐刑等刑罚作为纯粹的耻辱刑而存在。这反映出秦朝()A.刑法受传统思想影响B.社会风俗得到了革新C.法律由严酷走向宽容D.法律执行缺乏严肃性答案A解析古人认为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因此秦朝的强制剃除头发等刑罚属于耻辱刑,能起到惩罚罪犯的作用,说明秦朝刑法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出秦朝法律的发展变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法律制度规定,没有涉及法律的执行,排除D项。3.(2019·黑龙江哈三中期末)如图为中国古代某时期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判断图中描绘的是()A.西周工商食官的经营方式B.战国时期个体的家庭副业C.东汉豪强地主的手工作坊D.元朝世代相袭的匠籍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及材料“似为监视劳作”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东汉时期的田庄经济,根据劳动场景可以看出是手工业相关的内容,田庄经济主要是以地方豪强为主,自给自足,故C项正确。工商食官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官府经营,单从图片及材料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是官营,排除A项;个体的家庭副业规模很小,达不到材料中的规模,也无需有人“监视劳作”,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匠籍制度,排除D项。4.(2019·全国卷Ⅲ)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募兵制使北宋政府掌握了大量军队,而且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不符合史实,北宋积贫积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劣势,B项错误;不符合史实,宋朝收地方的兵权、行政权和财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错误;募兵制并不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D项错误。5.(2019·天津七校期末)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代内阁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推断,明代内阁()记述出处(成祖时)夏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扆前密勿谟画……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秩五品《明政统宗》(宣宗时,内阁)于凡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御笔亲书《殿阁词林记》(宪宗时)凡四方章奏,不召内阁大臣裁决,惟付之左右内臣而已《明宪宗实录》(世宗时)内阁自加隆重,凡职位在先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西园闻见录》A.掌握最高行政权力B.权力因皇权需要而浮动C.阁臣政治地位低下D.无法影响朝廷政局发展答案B解析明朝内阁不是行政机构,不掌握行政权,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不同时代,内阁的权力不同,内阁权力大小要看皇帝的需要,比如“(宣宗时,内阁)于凡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御笔亲书”,而“(宪宗时)凡四方章奏,不召内阁大臣裁决,惟付之左右内臣而已”,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世宗时)内阁自加隆重……随事附和,不敢异同”可知阁臣政治地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