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管理办公室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要求,加快建立符合我办实际和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监管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根据市纪委要求,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结合本办实际,经研究,特制定本方案。一、内容和目标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指工作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发生不正确履行、不全面履行或不履行职责,从而导致不廉洁行为发生和被问责追究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岗位职责风险。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依照各岗位行政管理职责,针对工作人员日常思想、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化中的各类风险,建立起设置廉政风险点、评估界定风险等级、采取综合监控措施、加强考核监督和改进完善的动态防控机制,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加强源头防治腐败工作,提前介入,超前防范,建立以“标本兼治、注重预防”为主要特点的反腐倡廉建设长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不廉洁行为和监管责任事故发生的风险和概率,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更好地教育干部,保护干部,树立形象,促进发展。二、工作方案的意义新形势下,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一是有利于建立健全严密有效的部门和行业“惩防体系”,构筑长效机制。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的主要特点在于客观理性、有的放矢、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符合部门管理和行政机关工作实际,既是建设严密有效的惩防体系的有力举措,也是建立源头防腐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对于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令行长久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有利于结合业务工作的开展拓展源头防治腐败领域,把反腐倡廉建设有机地融入中心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与职能工作紧密结合,对具体的思想动态、内部管理和行政执法岗位等廉第1页共20页政风险点进行排查、评估、防控和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和监督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三是有利于降低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促进干部队伍健康发展。立足于超前防范,有效监控、排除和减少不依法行政、不廉洁从政的隐患问题,能够常敲“当面锣”,勤下“及时雨”,在防微杜渐、春风化雨的关怀和监督服务中促进干部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出问题。三、步骤和任务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要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中心,按照“整体规划、科学评估、等级管理、统筹兼顾、体现特色、务求实效”的原则,分为计划、执行、考核、验收、完善五个阶段进行。(一)计划阶段(5月1日至5月12日)1.成立工作机构。成立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主任徐辉负总责;副组长:徐友华、余秩翔、汪其发、冯同鰜(常务);成员:沈双喜、王新华、刘晓云、虞啸军、黄银荣、郭峰康、吴玉和、李月华、邹毛毛、朱国华、戴甄风、王怀亮、项向东、胡镇林、段文华、周宾华;办公室设在纪检监察室,具体负责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考核等工作。2.设置风险点。根据我办的行政职能,坚持“对岗不对人”和“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排查确定思想道德风险点、制度机制风险点、岗位职责风险点三类风险点。其中,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排查思想道德层面和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风险点,作为共性风险点;由各科室和工作人员通过岗位自查、科室排查、领导评查、组织审定等环节排查确定个性风险点:(1)岗位自查。个人根据所在岗位特点,对工作职权行使的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自我查找,确定个性风险点,填写《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岗位识别防控表》,提交所在科室。(2)科室排查。科室组织召开廉政风险点排查专题会议,对个人自查情况进行审核确定。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科室实际,对本科室职权行使的每个工作环节可能存在的廉政和监管风险进行归第2页共20页纳整理,研究确定本科室的风险点,防控措施及风险等级。填写《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单位识别防控表》,报分管领导。(3)领导评查。由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各科室和每个岗位廉政和监管风险自查情况进行评查并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