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杭州考察报告[1]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实习报告院系名称艺术学院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5年6月17日——6月21艺术考察实习报告考察时间:2015年6月17日————6月21日考察地点:杭州考察路线:良渚文化村—西溪湿地—中国美术学院—宋城—南宋御街考察目的。研究建筑的外观与结构,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研究古代街区群落,感受古建筑的魅力。研究景观园林设计特色与创新,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和理论上的认识以及山水印象,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增加了园林景观的知识,及人文知识。以下是结合本专业,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其中最喜欢南宋御街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西溪湿地。南宋御街2007年,XX市政府找上王澍,希望王澍主持中山路南宋御街的历史街区综合保护与更新。当时的御街,已经非常破败。这条据说南宋皇帝走过的6公里长街,已经很长时间不维护了,商店很少,就剩下一些卖便宜货的,墙上的灰一块儿一块儿的,街上的人稀稀拉拉,晚上只有几个像鬼火一样的路灯。第1页共8页这条承载了很多杭州人回忆的老街,成为了杭州老百姓的一块心病。从2001年开始,各方就已经围绕着怎么改造这条街道展开了讨论和探索,但一直没有找到特别理想的方案。最初,王澍并不想接下这个项目,“触及的利益太复杂。”面对找上门来的政府,王澍提了六个条件:第一,要想做好,至少三年,设计之前,必须有至少半年的时间做深入调研;第二,坚决不做强制拆迁,保持足够数量的原住民,要保持生活的魅力;第三,不做假古董;第四,不做街面的一层皮,要做有纵深的街区;第五,用新的小建筑系统将街道缩减到原来12米的宽度;最后一条,只做1公里的示范。王澍了解政府的心情:“我知道你们很急,希望我们马上就做设计。可能7月份开始做设计,年底就动工,这是中国的政府项目一贯的作风。”本以为这六条苛刻的条件提出来,对方就知难而退了,可出乎他的预料,政府竟然全部答应了。带着美术学院的两百多名师生,经过半年的调研,王澍拿出了方案:完全停止拆迁,在不动迁任何一户居民的前提下,原地改造所有老旧建筑,包括历史悠久的木构民居、民国建筑和近50年的砖混民居,原住民也是维系本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王澍眼里,历史街区的保护是要有延续性的。他认为,历史或者传统,是指一直到今天为止的连续发生的所有东西,不是说明朝是历史,清朝就不是,或者清朝是历史,民国就不是。“我们面对的是城市,而不是一个建筑,是需要从城市的角度进行梳理。中国现在很多打着‘保护’的名义做的设计,形同于破坏,就是‘保护性破坏’。从2007年到2009年,王澍带着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完成了中山路御街的改造。开街前一天,王澍对市委书记说:“你和我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这个事情成功不成功,明天我们来看结果。”第二天开街,国庆节一个礼拜,1公里的一条街有超过100万的市民来参观,国内各大媒体不请自来全部做了正面报道。现在,南宋御街已经成为杭州城市文化的标签。可在王澍眼中,南宋御街只是个孤独的个案。“我们的政府太像一个公司,既希望至少达到收支平衡,又希望能快速完工,而不是以社会利益和社会价值为前提,而这恰好又是政府的职责。”带着美术学院两百多名师生,集合国内第2页共8页其他三四家美院的老师,怀着理想主义精神,用超常的劳动量来弥补时间上的紧迫,在王澍看来,南宋御街的改造方式,“很难复制,不可推广。”通过这次对南宋御街的调研,我们发现了这条街上各种建筑风格杂陈,什么都有。有中国传统的建筑,也有学习西方的建筑,也有中西结合的建筑,有的不一定好看,但它在这,就是一种存在,这是真实的历史。不想以往的街道,不是全部拆除后换成现代主义建筑,就是建一些仿古建筑,纯粹的仿古建筑,用王澍的话说就是假古董,里面感觉不到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变迁,感觉不到真实的存在。而南宋御街却让我们感觉到了历史真实的存在,御街里有一个小展馆,一个在地面以下的玻璃架子,里面放有不同年代的石头,这些石头都是从御街底下挖出来的,通过考证可以发现这些石头从下往上居然包含了宋代,元代,清代三个时代的痕迹,这就是历史的一个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