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6页物理诊断学教案第6次课教学方式小班课授课时间03年9月日题腹部教学班次军海麻七年制01级目学时数3本课目的、重点和难点目的:1.掌握腹部检查的顺序、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2.明确正常腹部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重点:1.腹部四线九区划分法;2.正常肠鸣音及变化;3.腹部触诊方法、注意事项;4.肝脾触诊;5.腹部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方法。难点:1.肝脾触诊;2.腹部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方法第2页共16页第1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6页授课设计1.教员演示讲解;2.学员分组练习,教员巡视指导;3.学员演示抽查,集体纠错;4.总结、讲评;5.课后按格式书写检查记录。教研室审阅竟见(教学组长或主任签名)授课单位:长征医院内科教研室授课教员:曾欣第1页内容第3页共16页第2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6页一.腹部体表标志和分区四线九区划分法二.腹部检查的顺序、方法视、听、叩、触三.腹部检查的内容视:外形、呼吸运动、腹壁、胃肠型和蠕动波听: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叩:鼓音区、移动性浊音、脏器界限触: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腹部肿块及脏器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本次课复习要点1.腹部四线九区划分法;2.正常肠鸣音及变化;3.腹部触诊方法、注意事项;4.肝脾触诊;5.腹部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方法。实施情况参考新近文献1.卫生部规划教材《诊断学》第五版2001.72.卫生部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五版2000.103.华西医科大学等编《临床诊断学教程》第一版1995.10第8页共8页第4页共16页第3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6页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第5页共16页第4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16页腹部(abdomen)腹部检查的基本方法仍是视、触、叩、听,鉴于叩诊、触诊可刺激肠壁影响听诊,故将检查顺序改为视、听、叩、触;记录仍是视、触、叩、听。腹部由腹壁、腹腔及腹腔脏器等组成,为准确描述、记录脏器及病变位置,需要借助体表的天然标志将腹部适当分区。一.腹部体表标志和分区(一)腹部范围:顶部为膈肌,底部为经耻骨联合上缘和骶骨岬的横面,四周为腹壁,中间为腹腔。(二)体表标志:1.肋弓下缘:体表腹部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2.腹上角:两侧肋弓交角,用于判断体型及肝测量。3.脐:为腹部中心,用于腹部分区。4.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九分区法的标志。5.腹直肌外缘:胆囊点定位,输尿管点定位。6.腹中线:前正中线的延续,四区分法的垂直线。7.腹股沟韧带:体表腹部下界。8.脊肋角:肾叩痛检查点。(三)腹部分区:1.二线四区法:以脐为中心,纵横二线把腹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四个区。2.四线九区法:垂直线:腹直肌外缘。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两侧髂前上棘连接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九个区域。二.腹部检查注意事项:1.被检者排空膀胱;2.仰卧位,上肢伸直置于躯干两侧,膝关节弯曲,腹肌放松;3.充分暴露腹部;4.环境温暖,光线充足源自肩头或脚头;5.医生位于病人右侧,视线与腹部同高。三.腹部检查(一)视诊:1.腹部外形:观察前腹壁与剑突至耻骨联合平面所处位置,可分为:【2分钟】【5分钟】▲示教▲板书图示【举例说明各区脏器分布】提问【10分钟】▲示教注意爱伤观念的培养第6页共16页第5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页共16页第2页zengxin0309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第7页共16页第6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页共16页(1)腹部平坦:大致同一平面,见于发育良好的青壮年及运动员。(2)腹部饱满:稍高出平面,见于小儿餐后或肥胖者。(3)腹部低平:稍低于平面,见于老年及消瘦者。(4)腹部膨隆:明显高于平面,见于妊娠、过度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