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是根据《中共XX市委关于制定X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体现发展要求,阐明发展战略,明确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孝感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纲领。一、“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孝感”的总体要求,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规模总量实现倍增经济持续加速发展。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00.7亿元,年均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15087元(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年均增长13%。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7亿元,是2005年的4.7倍,年均增长33.7%。“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579亿元,高于规划预期目标近一倍,是“十五”时期的3倍。地方财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59.7亿元和34.2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4%和26%。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比2005年提高1.5和6.9个百分点。消费出口增长较快。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2亿元,年均增长19%,高于规划预期增幅7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迅速恢复高增长态势2010年,全市出口总额2.97亿美元,年均增长24.2%,高于规划预期增幅8.2个百分点。(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第1页共71页产业结构逐步调优。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6.7:38.9:34.4调整到2010年的21.4:45.1:33.5。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比提高6.2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产量稳定在200万吨以上;金融、旅游、房地产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工业产业引领发展。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9家,实现增加值285.3亿元,年均增长25.4%,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规模,均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产销规模10亿元以上的集群达到12个。品牌战略顺利推进,中国名牌产品5个、驰名商标2个,湖北名牌产品、著名商标86个。高新技术产业长足发展。2010年,经国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5家,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8.1亿元,年均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3.9%。(三)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融入武汉城市圈步伐加快。坚持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发展孝感,汉孝经济一体化、空间同城化进程加快。“六大基地”加快建设,汉孝“十项合作”全面深化。五年累计引进武汉城市圈项目1722个,总投资657亿元,到位资金316亿元。“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展开。“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扎实推进,XX市360平方公里“两型”示范区启动建设,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签订27个厅市合作共建协议,9大领域38个方面的重点改革有序展开。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利用外资总量显著扩大,“十一五”时期,累计利用外资6.9亿美元,年均增长15%,比“十五”增长一倍。内联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资580亿元,年均增长36%。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全市耕地保有量36.24万公顷,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5.4‰,均控第2页共71页制在规划约束目标以内。(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0万亩,新建乡村公路6124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58万人,新建户用沼气池12万口,新建农村达标卫生室121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行政村电话通达率100%,宽带覆盖率80%。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1.5%,五年累计提高7.5个百分点。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