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8页《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项题:1、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是老人和儿童。2、孔子还提出了“庶”、“富”、“教”的社会教化程序论思想。3、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总框架,主要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说”和颇具民本主义色彩的“仁政”学说的基础之上。4、范蟸以农作物收获循环为依据,提出了谷物平粜思想,成为中国救荒史上平粜理论的鼻祖。5、所谓“平粜”又称平籴,就是封建国家在丰年征购粮食储存,以待荒年发放的稳定民食的措施。6、韩非提出了“势、法、术”相统一的系统社会控制论思想。7、韩非从“性恶论”和“自为论”出发,所提出的社会福利主张,主要有“贫富分化合理论”、“反济贫论”和“反是民论”等。(判断题可能出现)8、韩非认为“足民”不会给统治者带来好处,相反却带来很多严重的祸患。9、“道”既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石。10、统治者“为无为,事无事”是百姓最大的社会福利。11、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兼爱说“。12、所谓”利民”还应包括“劳者得息“学术界普遍认为”古代思想家能察觉劳动大众的饥寒交迫的穷困生活者甚多,而把不得息作为人民巨患之一与饥寒并列者,还只有墨子一人。13、汉代的尊老除了社会救济作用外,还具有政治文化意义。14、灾荒成因论:自然原因:从自然界演化的规律看,灾荒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社会原因:富商大贾生活腐化,穷奢极欲,霸占和消耗了社会上的大量财富,使国家日益贫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15、他们强调了以粮食储备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储备的重要性。16、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耿寿昌创立平仓制度,主要是着眼于边地设防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具有国防战略意义。17、在《札记》49篇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其中《礼运》篇所阐述的“大同之世“的社会福利保障思想、《大学》篇所阐述的”亲民“思想、《王道》等篇章所表述的”恤民赈穷“、”安老怀少“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史上具有”原典“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18、董仲舒提出的“教化论“和”限民名田论“最具代表性。19、作为汉代的“群儒之首“,董仲舒的思想特点在于构建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图式,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政治思想。20、董仲舒认为,百姓贫穷空虚的原因虽然非常复杂,但官僚地主依仗特权“与民争利“是最主要的原因。二、多项选择题:1、墨子归纳总结了赈荒抗灾的主要方法主要有:①积粟备荒②节用抗灾③族财抗灾2、汉初社会救济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宏观社会救济措施;另一方面则是针对百姓个体的社会救济措施;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①招抚流亡②轻徭薄赋③尊老④恤鳏寡孤独⑤复除3、在抗灾赈灾过程中,汉王朝采取了很多办法,主要有赈济、放贷、徙流民、蠲缓等办法。4、发现阮籍构想出的理想社会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这是一个无君无臣,万物自理自定的社会。第二,这是一个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第2页共18页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8页5、实行“与民休息”、|恤民养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1、恤鰥寡孤独2、减免赋役3建社仓4恤刑慎罚、重视教化。6、隋唐时期,统治者在总结前代抗灾救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乡村普遍设立义仓,储备粮食,以备饥荒。7、董煟揭露了现行赈济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常平、义仓之弊2、赈济过程中的弊端3、闭粟之弊4、劝分之弊8、朱元璋实施的政策措施主要有:1、令民归耕2、减免赋税3、救荒赈灾三、判断题:1、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如果说“重礼”是其表层结构的话,那么“贵仁”则是其思想核心。正是以上述对“仁”的理解和界说为理论基础,儒家才能够提出充溢着“爱民”、“惠民”、“养民”特点的社会福利主张,构建具有中国当时时代特色的社会福利思想体系。(17页)2、所谓“使民以时”,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22页)3、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