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材分析】关于混合运算,《标准》在1~3年级学段内容标准中没有提出具体要求,4~6年级学段内容标准阐述为: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但考虑到1~3年级学段,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时,要用到两级混合运算,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所以在本册安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是两级两步运算。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形式独立编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包括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和简单的三步(可以两步解答)混合运算等。结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探索乐园”。另外五年级以上还要再安排一次,主要学习三步计算问题和运算顺序。本套教材关于混合运算内容的安排有以下特点:第一,同级混合运算结合有关计算单元安排。如,加、减混合运算(包括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都是结合加、减法的计算学习的。第二,在知识内容构建上,打破“先学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是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混合运算的编排和活动设计上,都采取“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试着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来学习的。需要说明的是,学完相应的运算顺序后,再解决简单问题时,不要求学生必须列出综合算式。【学情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括号、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此时的学生已经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了。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将分步计算改写成混合运算的过程,使其体悟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单元教学重点】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单元教学难点】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第1课时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P56~P57)【课时教材分析】第1课时(P56~P57),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饮料瓶的情境图和一共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在交流个性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的问题,指导学生将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了解两级混合运算和分步计算的关系。再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说一说改成后的算式怎样计算,理解含有乘、加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活动二,教材安排了常见的鞋子价钱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将含有减、除的算式改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上面的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2、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课堂实录】一、出示练习,检查铺垫。1、教师投影出示下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236+254=490490-370=120——————550-330=220120+220=440——————2、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3、教师卡片出示下列题目,指名说说先算哪一步。227-291+126119+208-303227-(560-410)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课件出示课本56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生交流,师板书:有3箱饮料,每箱有24瓶,箱外有8瓶。3、那谁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边提问边板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4、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5、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