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学会看病兰溪市兰江小学王元峰教材解读《学会看病》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作品,记叙了母亲以看似“冷漠”的言行让儿子独自一人去看病,以此来锻炼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文章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通过大量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具体活动,体现了母爱的广袤深远。文章在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时,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视角和丰润细腻的笔触,是烘托文章情感和主旨的语言基点。教学中,以此为切入口,通过充分的阅读体验,感受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并发现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方法,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较好途径。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随文理解“按图索骥”“雪上加霜”“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2.通过阅读,探究母亲矛盾的心理活动,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厚母爱,发现文章在表达上的独特方法。3.通过互文阅读,自主建构,认识到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你觉得你的妈妈爱你吗?从哪儿感受到的?2.有这样一位母亲,在自己孩子生病时却让孩子自己到医院看病,这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板书课题)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思考:面对生病的儿子,母亲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2.母亲是怎样逼儿子去看病的呢?(课件出示)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从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3.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儿子,你赞同母亲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三、探究心理,感悟母爱。1.文中的母亲是不是完全愿意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呢?她心里好受吗?2.默读课文第20-26自然段,想一想母亲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划出关键词品读关键句。3.交流学习收获,通过探究“心理活动”描写部分,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1)学生汇报学习成果。(2)教师相机点拨。4.引导发现表达的独特方法,感受母爱的至诚至深。(1)作者在描写母亲矛盾的心理变化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你能发现这种变化的规律吗?(2)观察母亲感情变化图,引导发现表达方式。(3)这样的心理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四、对比阅读《剥豆》,发现表达的异同。1.快速浏览,关注剥豆动作,体会母亲心理。2.对比发现两篇课文的共同点。五、板书设计学会看病心软勇气回升后悔忐忑不安自责曲折手起豆落快紧慢缓曲曲折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