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学习古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道德情操。【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在这里是一种文体。2、相关资料《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3、重点字词: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带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学习流程】1、导入,板书课题2、走近作者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3、有感情的流利朗读课文。4、完成自主学习并结合重点字词翻译全文(小组释疑,教师辅助)5、完成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德馨()苔痕()鸿儒()案牍()2.朗读课文。可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然后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合作探究】1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19、本文哪些语言是描写陋室环境的?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2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精读精练】1.填空。⑴《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⑵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⑶①水不在深,。②,草色入帘青。③斯是陋室,。⑷《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⑸《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⑹《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3.解释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翻译句子。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⑷何陋之有?5.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⑴何陋之有?()⑵忘路之远近()⑶渔人甚异之()⑷具答之()⑸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⑹君之病在肌肤()⑺中间力拉崩倒之声()6.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7.下列词语能够统领全篇的是()A.陋室B.德馨C.鸿儒D.金经【拓展提升】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因为……”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教(学)后记】1、著名。2、灵异。3、这。4、博学的人。5、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6、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7、官府的公文。8、使身体劳累。9、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10、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11、唯独。12、很”13、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4、更加15、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