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咨询与认证工作计划书(草案)####有限公司2011年1、咨询与认证流程2、实施工作计划表阶段工作内容工作细则时间安排1、准备、动员及培训阶段1、组建体系工作班组2、培训策划、工作计划策划3、ISO14001标准的讲解4、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指导1、由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2、组建内审工作组,各部门确定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负责/参与人员3、组织培训,及时下发通知4、培训会务安排:教材分发、会议签到、投影仪的安装等2011年3月2、初始评审1、整理建立体系所需资料要求2、提供收集法律法规的途径及评价方法3、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4、视情况,编写初评报告1、收集体系相关资料,包括:①收集、梳理现有各类管理制度,形成公司《体系文件清单》②收集公司适用的环境法律和其他要求,摘录适用条款或抄录全文③整理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资料/记录等(包括环评、监测报告等),形成《记录清单》2、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汇总和分析,并初步判断重要环境因素3、牵头部门组织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并作汇总(结合咨询老师共同参与),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2011年4月3、管理体系策划与文件编制1、方针、目标、指标、方案的策划1、根据重要环境因素,牵头部门组织制定方针、目标、环境目标指标方案(主要为节能减排方面),形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一览表》。2、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正式颁布,必要时可开展培训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阶段工作内容工作细则时间安排3、管理体系策划与文件编制2、编写体系文件、完善现有管理文件1、对体系中的职责进行分配①销售部门:产品本身的环境因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的识别;②采购部门:供方、运输方环境调查、评价,相关方环境因素识别;③生产部门:完善各类规程、环境运行和监督制度;完善现场管理、标识、环保设备和监测设备台帐、运行记录,制订节能减排方案,环境因素识别;④质检部门:完善检验规程、建立检验和监测设备台帐,建立送检计划,环境因素识别;⑤办公室:完善各类制度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汇总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法律法规清单表;⑥牵头部门:各类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记录的整理、汇总工作。⑦技术部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发、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的识别。2、各部门结合确定的环境管理职责,依据现有体系和相关制度、规范,以及环境管理运行情况,作初步修改体系文件。文件主要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必要时,增加或修订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牵头部门组织各部门汇总修改意见,形成初稿,报总经理批准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3、文件审核、发布1、体系文件审阅,按要求对体系文件进行修订,把好质量关2、装订印刷,由总经理签发后,颁布实施2011年5月阶段工作内容工作细则时间安排4、体系试运行阶段1、策划体系运行的动员2、体系运行阶段的培训3、指导体系的运行4、提出管理和硬件改造要求5、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1、体系运行动员大会2、各部门分层次对员工进行培训3、按体系规定实施现场管理4、层层落实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定期进行检查5、按标准要求做好记录6、进行日常监督检查7、对运行过程发现及时进行整改,整改有困难的先给予记录,上报负责人2011年5月至2011年6月5、审核员培训1、内审、管理评审培训2、内审员考卷1、组织内审员培训,及时下发通知2、培训会务安排:教材分发、会议签到、投影仪的安装等3、培训后自行组织内审员考试,考试通过后颁发内审员证书2011年5月至2011年6月6、内部审核1、内审策划、筹备2、现场指导内审3、按正式审核要求实施模拟审核1、组织内部审核班组,指定审核组长2、内审组编制内审所需的方案、计划和检查表等记录表格3、内审员按要求进行内部审核,做好记录4、内部审核后,内审员做好不符合的追踪5、所有不符合整改后,形成内审报告6、各项目的资料准备,如:过程绩效/持续改进/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年度管理目标指标和方案/相关方抱怨/外部失效事件影响/交付服务等2011年6月1、内审整改1、责任部门对本部门的不符合项采取纠正/预防措施2、内审组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追踪和验证2011年6月底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