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备战2006年高考政治――热点跟踪03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背景材料:1、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建议》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2、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把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重要途径、工作重点和措施。3、近段时间以来,水、电、煤、天然气、石油频频告急,直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我国资源的紧张状况,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与节约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此举表明国家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4、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魏复盛说,目前,我国高能耗、高物耗产业集中发展,高污染问题无法回避。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绝大部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耗却处于世界前列。这些都决定我国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也就是必须选择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路。5、2005年11月5-6日,以“循环经济在实践”为主题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5年年会在厦门举行,会议通过了“厦门共识”。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要政府推广、市场驱动、公众行动。”二、材料解析:(一)、是什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2、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为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它是一种环境伦理价值观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3、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内涵上理解,主要有两层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含义:一是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二是指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结合材料,从经济、哲学、政治三个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原因、意义)经济学角度:1、我国的资源具有稀缺性,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战略选择。(1)、我国人口多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